遗传病、罕见病基因检测导读:神经纤维瘤(NF)是一种由基因引起的神经系统dota2吧雷电竞
。根据基因的序列变化不同,患者的dota2吧雷电竞
的恶性程度不同。另外,除表现为神经纤维瘤以外,患者还在皮肤、骨胳、心血管系统方面出现异常。因此,通过基于dota2吧雷电竞
名称或外在表现的基因检测,常常会失去很多关键信息。基于更广范围、更深度的基因解码信息分析会得到更为正确的致病原因分析。
案例分享
2017年7月,佳学基因解码研究中心接收到来自青海西宁的神经纤维瘤患者的血液样本。
患者情况:患者沈月(化名),女,24岁,3岁起身上多处出现大小不一的咖啡斑,但是一直以为是胎记,未多加在意。去年沈月(化名)怀孕,后背开始长出不痛不痒的“小疙瘩”,而且很快就遍布了全身。孩子出生后,她发现宝宝身上也有同样的咖啡斑,便急忙去医院就诊。医生结合症状高度怀疑是神经纤维瘤,建议赶紧进行基因解码明确诊断。
基因解码:佳学基因工作人员采集了沈月(化名)及宝宝的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基因解码结果显示:沈月和宝宝位于第 17 染色体长臂 17q11.2的NF1 基因发生杂合突变,母子俩均为1型神经纤维瘤患者。佳学基因根据母子俩的突变基因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后,目前病情控制的较为稳定。
疾病介绍
神经纤维瘤(NF)又称神经膜瘤、神经瘤、神经周围纤维瘤、雪旺细胞瘤、神经周围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遗传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分为神经纤维瘤病I型(NFI)和Ⅱ型(NFⅡ)。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外显率高,患病率为3/10万。
临床表现
根据佳学基因《人体基因序列变化与疾病表征数据库》显示,神经纤维瘤1型(NF1)常见症状有:牛奶咖啡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神经症状如癫痫、记忆力减退,骨骼损害,内脏损害。神经纤维瘤2型( NF2)贼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其次为手颤、走路摇摆、语调异常等共济失调表现,口角歪斜,面部麻木感等,这些症状多为单侧。
发病原因
佳学基因研究表明,神经纤维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NF1其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7q11.2。在发病者中,此染色体位点缺失,致使患病者不能产生相应的蛋白-神经纤维瘤蛋白。神经纤维瘤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通过加快降低原癌基因p21-ras(在细胞内有丝分裂信号转导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从而减缓细胞增殖。
NF2致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22q11.2。患病者此基因位点缺失,致使患者体内不能产生雪旺氏细胞瘤蛋白。该蛋白是否是抑癌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目前正通过基因解码技术深入研究。但它可能在细胞周期的运行、细胞内及细胞外信号转到系统中起作用。
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
“佳学基因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鉴定”采用佳学基因独有的基因解码技术,结合国际国内数据库,在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导致神经纤维瘤发生的致病基因,实现对神经纤维瘤的正确诊断与分型:
(1)对于未发病人群,提示个体神经纤维瘤发病风险,帮助及早预防,调整心理和环境因素,有效避免神经纤维瘤的发生;
(2)对于患病人群,找到神经纤维瘤发病的基因原因,选择贼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正确治疗;
(3)对于有神经纤维瘤家族史的人群,找到致病基因,可以指导优生优育,终止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在家族的延续,让后代或者二胎不再患有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由特殊的基因序列变化引起,虽然该病是良性疾病,不会致命,但也给患者家庭造成的痛苦巨大。通过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有助于早期确诊或者排除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从而提早干预或者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基因解码结果, NF1 是 Ras 负向调控因子,Ras 下游靶点的抑制可减轻 NF1 缺失肿瘤细胞的生长。譬如在 NF1 基因工程小鼠研究中,雷帕霉素类似物(如依维莫司)和 MEK 抑制剂可有效治疗 NF1 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采用雷帕霉素类似物和趋化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 NF1 相关胶质瘤和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属于探索性治疗。
伊马替尼可抑制 c-kit的功能,阻碍肿瘤的生长。
索拉非尼治疗 NF1 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贝伐单抗和依维莫司治疗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依维莫司治疗进展性 NF1 相关胶质瘤,MEK 抑制剂治疗儿童不可手术的 NF1 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MEK 抑制剂治疗 NF1 基因突变、RAS、RAF 或 MEK 激活的肿瘤的多种个性化方案也在进行不断的研究。
适用人群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神经纤维瘤致病基因鉴定?
1、 有神经纤维瘤相关临床表型的患者;
2、 有神经纤维瘤相关临床表型的疑似患者;
3、 有神经纤维瘤家族史的人群;
4、 生育过神经纤维瘤患儿的夫妇;
5、 想了解自身患神经纤维瘤风险的人群;
6、 神经纤维瘤高发地区人群。
样本类型
参考文献
1、 BROSIUSS. A history of von Recklinghausen's NF1.[J]. 2010,4(4):333-348.
2、 RASMUSSENSA, OVERMAN J, THOMSON SA,et al. Chromosome 17 loss-of-heterozygosity studiesin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J].2000,4(4):425-431.
3、张启国. 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2014:1-146.
版权说明:本文系佳学基因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