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重度抑郁是遗传的吗?为什么?
重度抑郁基因检测基因解码说明
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常见、复杂和令人衰弱的神经精神障碍,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它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无兴趣、疲劳、睡眠和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内疚感、无助感,在严重情况下还有自杀念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及佳学基因检测的数据,全球近4.4%的人口受抑郁症影响,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身亡(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
至今,重性抑郁障碍(MDD)的诊断仍然围绕基于症状的方法,这往往因为情感障碍之间缺乏明确的自然界限和症状重叠而变得困难。此外,抑郁症的治疗采用了一种试错方法,贼初先进单一疗法,如果患者对初始疗法无反应则采用多种药物疗法。然而,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对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案反应不佳。这种差异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内在生物(个体间遗传变异)和环境异质性的结果。因此,确定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易感性和抗抑郁药反应相关的生物签名(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至关重要,有助于适当诊断和促进个性化药物/疗法。
重性抑郁障碍(MDD)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许多遗传相关性研究以及双胞胎研究(报告重性抑郁障碍(MDD)的遗传度约为40%)证实了遗传在重性抑郁障碍(MDD)发病机制中的贡献。关于重性抑郁障碍(MDD)遗传学和治疗反应的现有文献庞大而复杂。在遗传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两种互补方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候选基因研究。直到贼近,大多数候选基因研究主要关注与广为接受的假说相关的基因,该假说基于血清素能、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可塑性和谷氨酸系统,考虑到它们在重性抑郁障碍(MD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可能是抗抑郁药物的靶点。其中大部分报告了与疾病易感性和治疗反应的正相关性,尽管研究功效低下和结果矛盾限制了它们的临床适用性。此外,Border等(2019年)贼近在一个大规模样本池中检查了18个广为研究的候选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任何一种多态性对抑郁症的易感性都没有实质性贡献。另一方面,早期的GWAS研究未能发现全基因组显著性水平的SNP,但贼近的GWAS和meta分析揭示了15个(Hyde等,2016年)、16个(Howard等,2021年)、44个(Wray等,2018年)和102个(Howard等,2019年)遗传位点与重性抑郁障碍(MDD)易感性显著相关。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在不同研究之间并不能始终重复。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方法差异造成的,如抑郁症的定义和所采用的抽样策略。基因解码推测,单个研究中的正相关性可以被认为是假阳性;因此,可重复的相关性很有前景,并将对预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精神疾病的基因解码基因检测系统性地收集了现有的遗传相关性数据,并通过PubMed检索策略,独立地确定了可重复的遗传变体,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和在重性抑郁障碍(MDD)易感性和抗抑郁药反应方面的诊断预测分析。基因解码的工作旨在根据现有的观察性证据,找出是否有任何遗传变体具有临床转化的潜力。
重度抑郁基因检测的可信度有多大?
重度抑郁基因检测基因解码研究试图提供一个全面的景观,涵盖与重性抑郁障碍(MDD)风险和抗抑郁药反应相关的所有遗传关联研究。尽管研究之间、研究设计以及所使用药物在遗传关联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但我们分别确定了在重性抑郁障碍(MDD)易感性和抗抑郁药反应研究中显示独立复现的31个和18个基因组区域。值得重视的是,在重性抑郁障碍(MDD)中有4个变体(rs2522833/PCLO、rs2715147/PCLO、rs9416742/BICC1和rs999845/BICC1),在抗抑郁药反应中有1个变体(rs6127921/BMP7)具有很高的潜力,因为它们在候选基因研究和GWAS研究中都显示出显著相关性。此外,在候选基因研究和GWAS研究中显著复现的变体,并且具有一致的风险等位基因和中等正阳性预测值,即7个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相关(rs1801133、rs5443、rs242939、rs1006737、rs4880、rs6295、rs1801131),2个与抗抑郁药反应相关(STin2、rs41423247),对于诊断和治疗应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需经过适当的验证。另外,佳学基因检测基因解码将为选择候选变体奠定基础,基因检测机构可以直接采用这些复现的变体(重性抑郁障碍(MDD)疾病中的31个,药物反应中的18个)进行未来的meta分析和功能验证。此外,强调单个研究中发现的其余显著关联也很重要。因此,复现这些遗传关联至关重要,以确定其重要性是随机的还是因果的。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