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唇裂与腭裂
唇腭裂基因检测导读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特征是上唇或腭的开裂,可能同时伴有腭裂或单独出现。这种畸形可分为综合征性唇腭裂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两种类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CL/P)更为常见,占据约70%的病例,其中80%为散发性,20%为家族性。男性中CLP的发病率较高,每300至25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个患CLP;而孤立性腭裂(CP)在女性中更常见,每1500个新生儿中有1个患病。唇腭裂的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干预,包括出生第一年开始的多次手术、正畸干预、语言治疗、中耳感染的治疗及心理支持。这些措施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唇腭裂的成因对于遗传咨询、风险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唇腭裂的病因
唇腭裂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和双胞胎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支持唇腭裂的遗传性。例如,研究发现,与异卵双胞胎相比,同卵双胞胎更容易同时患病,且家族聚集性更高。Sivertsen等人和Grosen等人的研究表明,腭裂在直系亲属中的发生风险相对增加了15至56倍。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母亲饮酒、吸烟和服用抗癫痫药物等也被确定为CLP的风险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基因网络中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某些单基因综合征、染色体异常或未知的遗传综合征已被识别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也在唇腭裂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Shaw等人【9】的研究表明,在妊娠前三个月缺乏多种维生素且携带Tgfa基因中TaqI C2突变的婴儿,其CLP风险增加了3至8倍。同样,当母亲吸烟时,这种突变会使CLP风险增加6至8倍。Jugessur等发现,Tgfa和Msx1基因的组合突变会导致唇腭裂风险增加近10倍,这是基因-基因相互作用的一个例证。
颅面发育的遗传调控
颅面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转录因子和分子信号。这些基因及其产物的多样性表明,颅面发育途径的微小扰动可能导致面部裂痕的形成。
在胚胎发育的第四周,人类面部发育开始,此时颅神经嵴细胞(CNC)从神经管的前端迁移,形成面部原基和次级腭。研究发现,基因如Tgfb2、Hoxa2、Gli2和Gli3在CNC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其突变会导致小鼠唇腭裂。腭架从次级腭衍生并经过抬高过程,在中线处融合。贴靠失败与基因如Msx1、Pax9和Lhx8的突变有关,导致CP。
此外,基因网络(如音猬因子Shh、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介导的上皮-间质相互作用在腭的正常发育中至关重要。例如,腭上皮中的Shh表达受间质中Bmp4调控,而Shh随后调节间质中的Bmp2,这对间质增殖至关重要。腭间质和上皮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0和Shh的表达之间也存在正反馈回路。同样,同源框基因Msx1进一步调节上述基因Bmp4、Shh和Bmp2的表达。到第12周,人类的腭发育完成。
唇腭裂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
在综合征性唇腭裂中,已发现近500种综合征,尽管并非所有综合征都与特定基因相关。Cohen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154种综合征及其临床特征以帮助诊断。然而,分子遗传学分析已经确定了这些突变的位点和涉及基因的功能。例如,腘窝翼状胬肉和Van der Woude综合征(后者是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最常见原因)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继发于1q32染色体上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突变。有趣的是,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中也发现了Irf6突变。IRF6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TGFb3蛋白在腭裂融合过程中上调该转录因子。
在综合征性唇腭裂中,特定基因可能受到几种不同突变的影响,这解释了可能观察到的不同表型。例如,TP63蛋白的C端突变会导致唇腭裂,而N端保守DNA结合区的突变会导致其他类型的面部畸形。
利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的关键词“唇裂”和“腭裂”搜索结果显示,与某些综合征性唇腭裂有关的基因超过1500个。下表总结了一些与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的基因及其功能:
综合征 | 遗传方式 | 基因 | 基因座 | 功能 | 是否涉及非综合征性CL/P |
---|---|---|---|---|---|
唇裂/腭裂外胚层发育不良综合征(CLPED) | AR | Pvrl1 | 11q23.3 | 编码nectin-1,在细胞粘附中起作用 | 是 |
肢端面鼻骨发育不良综合征 | AR | Nbas | 2p24 | 骨骼形态发生,介导高尔基体到内质网的逆向运输 | - |
腘窝翼状胬肉综合征(PPS) | AD | Irf6 | 1q32 | 介导TGFβ3在腭裂融合中的活性 | 是 |
Van der Woude 综合征(VDW) | AD | Irf6 | 1q32 | 介导TGFβ3在腭裂融合中的活性 | 是 |
Rapp-Hodgkin 综合征(RHS) | AD | Tp63 | 3q28 | 调节细胞凋亡,调节颅面发育相关基因如Irf6的表达 | 是 |
Roberts 综合征 | AR | Esco2 | 8p21 | 必需的乙酰转移酶活性以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的连接 | - |
Hay-Wells 综合征 | AD | Tp63 | 3q28 | 同RHS | 是 |
眼睑唇齿综合征 | AD | Cdh1 | 16q22 | 细胞粘附分子,参与维持胚胎发育期间的上皮细胞形态 | - |
Thurston 综合征 | AR | Ddx59 | 1q32 | 纤毛SHH信号传导 | - |
眼脉络膜裂-唇腭裂-智力障碍综合征 | AD | Yap1 | 11q22 | 激活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转录因子如p73 | - |
Varadi-Papp 综合征 | AR | Cplane1 | 5p13 | 纤毛SHH信号传导 | - |
腭裂、心脏缺陷和智力障碍综合征(CPCMR) | AD | Meis2 | 15q14 | 腭裂融合。抑制SHH/FGF反馈回路 | - |
Vici 综合征 | AR | Epg5 | 18q12 | 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自噬 | - |
先天性腭裂、心脏缺陷和智力障碍综合征(EEC3) | AD | Tp63 | 3q28 | 同RHS | 是 |
颊眶面综合征(BOFS) | AD | Tfap2a | 6p24 | 胚胎发生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形成所需的转录激活 | - |
X连锁腭裂与舌系带粘连综合征(CPX) | X-linked | Tbx22 | Xq21 | 转录抑制剂,在腭裂水平提升中起重要作用 | - |
二分脑前体发育不全2型 | AD | Six3 | 2p21 | 调控SHH表达 | - |
Opitz-Frias 综合征(Opitz GBBB 综合征II型) | AD | Specc1l | 22q11.23 | 调节微管和肌动蛋白的组织以实现适当的细胞粘附和迁移 | - |
Simpson-Golabi-Behmel 综合征1型 | XLR | Gpc3 | Xq26.2 | 调控SHH、FGF和BMP活性 | - |
口面指综合征1型 | XLD | Ofd1 | Xp22.2 | 调节微管功能 | - |
Gorlin-Goltz 综合征 | AD | Ptch1, Ptch2, Sufu | 9q22, 1p32, 10q24 | 调控SHH信号传导 | - |
Waardenburg 综合征1型 | AD | Pax3 | 2q36 | 骨骼肌形成所需的转录因子 | - |
CHARGE 综合征 | AD | Chd7 | 8q12 | 神经嵴细胞迁移所需的转录因子 | - |
DiGeorge 综合征 | AD | Tbx1 | 22q11.21 | BMP信号传导的调控因子 | - |
基因检测的科学性及其应用价值
唇腭裂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尽管目前对其遗传机制的了解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通过对综合征性和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颅面发育的理解,也为未来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揭示更多的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预测和个性化干预。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